Kaspa:比特币的真正继承者

1. 传统 PoW 公链存在显著的性能瓶颈
比特币很慢,每 10 分钟出一个区块,且不支持智能合约。
以太坊开启了智能合约的新时代,但因为 PoW 的性能瓶颈最终转向了 PoS。
- 即使转向了 PoS,以太坊的速度依然慢(完成交易需要十几秒到几分钟),而且手续费贵。
Solana 为追求高吞吐量牺牲了去中心化(采用 PoS + PoH 机制)。而且系统稳定性不足,曾发生多次宕机。
- 详情参阅:Solana 在 Trump 发币后宕机
提示
这些主流的加密货币,技术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。
2. PoS 机制,在去中心化方面存在诸多争议
PoS 本质上是为突破 PoW 性能限制而采取的一种妥协,实为发展过程中的弯路。
- 进一步了解:PoW 与 PoS 之争
3. Kaspa 突破了 PoW 性能瓶颈,破解了区块链"不可能三角"
Kaspa 采用基于 DAG(有向无环图) 的 PoW 协议,把区块链从一维变成了多维,具有每秒 10 个区块的出块速度。
- 下一步, DagKnight 协议上线,出块速度将再次提升。
2025 年 10 月 5 号,主网压力测试实现 24 小时完成 1.58 亿笔交易,TPS 在几百到几千之间,系统运行稳定流畅,主网转账秒到,没有延迟。
Solana 性能
Solana 的真实环境最高纪录:24 小时交易量 1 亿笔交易(100M),TPS 在 1200 左右。(2025 年)
Kaspa 破解了"区块链三难问题":
基于 PoW,继承并强化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与安全性。
基于 DAG 协议,实现了性能超越 Solana 的可扩展性。
深入分析:Kaspa 解决了区块链三难问题
4. Kaspa 已支持 Layer 2 智能合约
2025 年 9 月,Kasplex 智能合约平台正式上线。
关于 Layer 2
- 传统的 Layer 2 智能合约并非 Kaspa 的目标。因为传统 Layer 2 方案往往分流而非增强 Layer 1 的网络效应。
5. Kaspa 创立了更先进的 Layer 2: vProg 协议
创始人 Yonatan 提出革命性的 vProg 协议,是当前加密领域中唯一能增强而非削弱 L1 网络效应的 “L2” 架构。
基于 vProg 协议,用户可以不依赖传统的 Layer 2 平台而直接部署智能合约。
或者,参考 Yonatan 的这个帖子:https://x.com/hashdag/status/1972416836110340509
6. Kaspa 致力于解决 PoW 区块奖励消失后的矿工收益问题
借助 vProg 协议,L2 的发展将直接强化 L1 网络,L2 的繁荣将提升矿工收益。
未来,矿工可依靠交易手续费维持网络长久、安全地运行,实现 PoW 的长期可持续性。详见:未来矿工收益问题讨论
7. 总结
继往开来
Kaspa 融合了比特币的安全共识、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以及 Solana 的高吞吐量,通过基于 DAG 的 PoW 协议,实现了区块链可扩展性的突破。
项目坚持完全去中心化与社区驱动,秉承公平启动原则,无预挖、无预留、无 VC 主导,是比特币和中本聪共识的真正继承者。